血管旁SPP1蛋白促进AD疾病小胶质细胞吞噬突触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3-02-09
|
210 次浏览
|
分享到:
神经元和突触的完整性依赖于大脑巨噬细胞通过发挥吞噬细胞碎片、突触修剪等功能。
神经元和突触的完整性依赖于大脑巨噬细胞通过发挥吞噬细胞碎片、突触修剪等功能。血管周围巨噬细胞(PVMs)和小胶质细胞具有类似的卵黄囊起源,定位于血脑屏障实质侧,随着发育的成熟迁移到不同位置,并表达不同的细胞标志物。在空间上,小胶质细胞定位于大脑实质中,PVMs包裹在大脑的脑膜和血管周围。
SPP1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它最初被确定为T细胞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后来发现在不同的组织常驻巨噬细胞中表达,与凋亡细胞的主动清除、趋化性和巨噬细胞迁移有关。在围产期和产前大脑中,Spp1表达在小胶质细胞中;在成年期局限表达在后脑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中。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特征是突触丢失,这可能是功能失调的小胶质细胞吞噬和补体激活引起的。在AD患者中,脑脊液和血浆中SPP1水平升高;此外,SPP1在斑块相关的小胶质细胞中也存在表达。
2023年2月6日伦敦大学学院神经学研究所Soyon Hong研究团队揭示了血管周围SPP1可调控AD模型小鼠小胶质细胞吞噬突触的功能。
1、来源于PVM的SPP1蛋白并异常聚集在血管周围
研究人员发现在6月龄AD模型小鼠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吞噬突触数量明显增多,并且补体蛋白c1q和SPP1表达明显增加。进一步荧光原位杂交实验发现c1q主要来源于小胶质细胞上,并发现在AD患者中海马组织中SPP1表达在血管周围。
随后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发现SPP1主要表达在PVMs,少部分表达在血管旁成纤维细胞上,形态学实验发现海马脑区SPP1蛋白位于血管周围空间的基底膜上。
2、SPP1蛋白调控AD模型小胶质细胞吞噬突触的作用
侧脑室注射oAβ 可引起海马脑区小胶质细胞吞噬突触,并存在补体信号C1q的激活,但在敲除SPP1后注射oAβ 并不会引起小胶质细胞的吞噬突触作用,也并不会激活C1q。荧光原位杂交发现AD模型小鼠海马区域调控内溶酶体加工作用的蛋白progranulin 和 Cathepsin B表达增加,但在敲除SPP1后这些蛋白减少。离体实验发现在外源性增加SPP1蛋白后可明显促进SPP1敲除小鼠小胶质细胞吞噬作用。这些结果表明后敲除SPP1蛋白AD模型小鼠小胶质细胞吞噬作用被减弱。
通过免疫荧光实验发现6月龄AD模型小鼠海马CA1区突触丢失,但在敲除SPP1后可抑制突触丢失,这就表明敲除SPP1可通过减弱小胶质细胞的吞噬作用抑制突触丢失。
3、SPP1蛋白通过自分泌TGF-β信号调控小胶质细胞功能
为进一步探究血管旁SPP1是如何改变小胶质细胞的功能,通过单细胞测序发现敲除SPP1后PVMs影响最为显著的配体信号是转化生长因子- 1β,表达下降;小胶质细胞上的转化生长因子- 1β受体表达也下降,这就表明SPP1可能通过自分泌TGF-β信号协调血管周围环境对小胶质细胞的调控作用。
总结
本文发现SPP1蛋白作为外源性信号可通过血管旁转化生长因子- 1β和小胶质细胞上的受体信号调控突触吞噬功能。

-END-
想了解更多内容,获取相关咨询请联系
电话 : +86-0731-84428665
联系人:伍经理 +86-180 7516 6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