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近日,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牛昱宇/季维智课题组与美国麻省总医院的高光坪团队在Neurobiology of Disease上联合发表了题为“C9orf72 poly(PR) aggregation in nucleus induces ALS/FTD-related neurodegeneration in cynomolgus monkey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表达C9orf72基因G4C2重复扩增突变产生的五种致病二聚体多肽蛋白之一的Poly(PR)(精氨酸-脯氨酸二聚体多肽),证明其能够导致动物表现出典型的ALS/FTD症状,通过对脑脊液中生化物的纵向追踪发现Cystatin C and Chitinase-1的表达与疾病进程相关,发现Poly(PR)在核内聚集影响了MECP2蛋白的表达是可能的关键致病机制。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一种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累及运动皮层和脊髓的上、下运动神经元。临床症状表现为渐进性的肌肉萎缩无力和延髓麻痹,因此患者又被称为“渐冻人”。C9orf72基因GGGCC(G4C2)重复扩增是ALS最常见的原因[1],这种重复扩增同样与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 FTD)的发病有关[2]。C9orf72突变的携带者可能发展为伴有或不伴有明显ALS的FTD(C9-ALS/FTD)。但目前对C9orf72基因突变引起ALS/FTD的致病机制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更没有靶向病因的根本性有效治疗手段。其关键原因是,该基因突变导致的致病因素复杂,缺少基于关键因素构建的符合临床疾病表型特征的灵长类动物模型,影响了疾病进程追踪、关键生物标志物和致病要素筛查以及神经退行病变机制研究。
研究人员分别将携带编码致病和非致病Poly(PR)的scAAV病毒导入到食蟹猴大脑皮层(M1和PFC)、脑室和脊髓(Cervical和Lumbar)中。组织学检测发现致病型二聚体多肽蛋白(PR)50和非致病型(PR)5成功表达并聚集在感染细胞的核内(图1)。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相较于2个月,病毒注射12个月后(PR)50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提示其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这与临床上的病理学表现一致。模型动物表型追踪发现,表达(PR)50的动物表现出渐进性的肌肉萎缩和行为学异常,如运动减少、利手改变、工作记忆减退等,肌肉电生理和病理检测发现临床ALS样神经源性肌肉病变,提示Poly(PR)的关键致病作用。
图1 Poly(PR)s-AAV的导入和表达
研究人员发现表达(PR)50的动物中枢系统内存在较强的小胶质细胞激活。神经组织中,神经细胞出现异常脂褐质累积,并且有髓细胞发生显著的脱髓鞘现象。对导入Poly(PR)s-AAV动物的脑脊液中进行长期监测发现Cystatin C水平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而Chitinase-1(CHIT1)水平一直处于高表达水平。通过对感染神经组织的蛋白组学分析发现,(PR)50动物脑内Cystatin C和Chitinase-1具有较高表达水平,提示脑脊液内相关蛋白水平变化的来源。另外,组学分析发现核内失调蛋白中MECP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并得到免疫印迹实验证实,提示与(PR)50表达相关。
图2. 模型动物脑组织蛋白组学分析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分析
本研究通过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表达C9orf72基因相关Poly(PR)成功在灵长类动物中诱导产生ALS/FTD样病理和行为特征,说明Poly(PR)在C9orf72基因突变中的关键致病作用。研究发现Cystatin C and Chitinase-1具有C9-ALS/FTD生物标志物潜力, MECP2蛋白失调可能与Poly(PR)在核内的聚集以及特异的有髓鞘神经元丢失相关。
想了解更多内容,获取相关咨询请联系
电话:+86-0731-84428665
伍经理:+86-180 7516 6076
徐经理:+86-138 1744 2250
订购和售后
邮箱:consentcs@163.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青山路699号湖南省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产业园8栋B座1609室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康森特生物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2024
本网站销售的所有产品均不得用于人类或动物之临床诊断或治疗,仅可用于工业或者科研等非医疗目的。
售前:+86-0731-84228665
+86 -180 7516 6076
售后:+86 -180 7516 7741
传真:+86-0731-84228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