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急性压力通过增强奖赏寻求行为减少焦虑的机制
来源:
|
作者:康森特生物科技
|
发布时间: 2024-01-10
|
198 次浏览
|
分享到:
慢性应激是引起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键环境因素,增加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前额叶皮层、杏仁核、终纹床核和腹侧海马体以及中脑奖赏系统腹侧被盖区(VTA)和伏隔核等多个脑区响应厌恶和压力刺激。位于中脑腹侧的脚间核(IPN)参与情绪和社交行为的消极和积极强化的调控。IPN主要是抑制性GABA能神经元,接受来自于前额叶皮层、下丘脑、中缝背核和隔核、外侧背被盖核(LDTg)和VTA支配,投射到中缝背核以及LDTg等大脑区域。尼可丁戒断后可激活IPN脑区抑制性神经元并引起焦虑和重复刻板行为。在光激活IPN脑区抑制性神经元可引起社交逃避行为。
2023年12月6日麻省医学院Andrew R. Tapper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脚间核抑制性神经元介导急性压力刺激后通过增强奖赏寻求行为减少焦虑的机制。
IPN脑区抑制性神经元调控急性应激诱发的焦虑样行为
研究人员通过光纤钙成像技术发现经历5分钟束缚应激后小鼠IPN脑区抑制性神经元活性增加,束缚应激结束10分钟后仍存在增加。束缚应激可显著降低小鼠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的停留时间,减少在旷场实验中心区域停留时间,表现出焦虑样行为。在光抑制IPN脑区抑制性神经元活性后增加开放臂区域和中心区域停留时间,表现出抗焦虑作用。
图1:IPN脑区抑制性神经元调控急性应激诱发的焦虑样行为
自我理毛和自然奖赏寻求行为抑制IPN脑区抑制性神经元
自我理毛行为是一种与正向价值信息相关的内在行为,具有缓解压力的效应。急性束缚应激可增加小鼠自我理毛的时间,显著缩短自我理毛的潜伏时间。光纤钙成像记录到应激后自我理毛可降低IPN脑区抑制性神经元活性,增加VTA脑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急性束缚应激后抑制IPN脑区抑制性神经元可进一步促进小鼠的自我理毛行为,激活该类型神经元可减弱自我理毛行为。
IPN脑区Sst阳性神经元调控急性应激介导的奖赏寻求增强行为
IPN脑区抑制性神经元组成较为复杂,研究人员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这类神经元的分子标志物,发现在急性应激后生长抑素( Sst)富集表达。光纤钙成像技术记录在急性束缚应激过程中和结束后IPN脑区Sst阳性神经元活性显著增加。此外,抑制IPN脑区Sst阳性神经元神经元活性后减少应激后糖溶液的摄入,激活该类型神经元促进糖溶液摄入。
图3:BF-Vglut2—VTA环路降低多巴胺释放抑制进食
本文揭示了急性压力刺激后通过增强奖赏寻求行为减少焦虑的机制:急性应激激活IPN脑区抑制性神经元,在抑制IPN脑区抑制性神经元后可减弱焦虑情绪;急性应激促进自我理毛和糖水奖赏行为,这两种行为均能抑制IPN脑区抑制性神经元活性
想了解更多内容,获取相关咨询请联系
电话:+86-0731-84428665
伍经理:+86-180 7516 6076
徐经理:+86-138 1744 2250